向來余看待事情都是從"大方向"和"結果論"看



至於過程如何並不重要。


 




 


              這是多年整修過的老神像,而且是大整修,也是用現代材料完成         


                    各位朋友可有看出任何的端倪,能看出破綻者有禮物寄出              



 



如以整修神像的思維來說



現在還在用的水性黃底漆也許並不是最傳統的東西。



聽余大哥的口述,說他有接觸過已仙逝的【阿狗師】



(阿枝師的工作夥伴)對他說



過去古時的打底漆是攙有"豬血"和其他東西混合使用



哦!這會不會是余曾整修過老神像時



所見過類似黑黑很厚一層的底漆東西呀!



這是否就是所謂攙有豬血的底漆,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阿狗師】說的是真確的



那麼水性黃底漆也就不是最傳統的了。



那麼為什麼攙有豬血的底漆,又為什麼到最後沒有被流傳下來呢?



(也許是曠日費時,血腥又不衛生吧)


 


====================================================



到現在還是非常感謝同行好友帶來兩個非常好的觀念,



是"效率"與"科學"



過去店裡還是相當保守,也在用傳統的材料,如水膠、水性底漆



直到好友來告知新觀念後,形式才有所改變。



是的,時代在改變,科技是日新月異



材料也不斷再研發推陳出新中



有省時又耐用的材料幹嘛不用,何必跟自己過意不去呢!



就現在已改用的油性紅色打底漆來說



剛開始也是不敢用................



那可怎麼辦?就先來做個實驗看看吧!



先將刻好的木頭,一端塗刷常用的水性黃底漆



另一端則塗上新買來的油性紅底漆(再買另一種油性漆調和才行)



待完後,再把它放到屋頂上



任它日曬雨淋,待一年後再驗其成效



結果,刷上水性的黃底漆完全脫落



而塗上油性紅底漆卻依舊在



有了這實驗成果,所以至今仍堅持用油性當底漆塗料。



另外則是木頭黏合的問題



過去都是熬膠(動物膠)到後來的現成白膠



也都有問題出現,不管是用動物膠還是白膠黏合



都須夾緊放到隔天也許更久



才能施工或作修繕動作,極為不便。



以前在裂縫的修繕上,過去都是填入泥土補縫(不牢靠)



或是嵌入木頭沾膠黏合



但木頭日子一久,會在補黏處凸顯出黏合過的痕跡



(尤其是臉部的修繕會更為明顯)



至有了"瞬間黏合劑"的出現與木屑搭配使用



才解決以上兩項問題



這豈不是拜高科技所賜嗎!



最後,是敷面漆問題




過去是搗碎礦物加膠水調和敷刷臉色



其效果是看起來是"粉粉有肉感"



但不好施工,而且調和不均,施工不當



日子一久,臉上會有細細雞腳紋



現在可方便了,有油性面漆出現,可亮或不亮



也能像水性漆看起來"粉粉的有肉感"又耐用不掉漆。


 


================================================



所以,余個人認為面臨神像整修時



材料就不一定要用傳統



但手藝一定要用"傳統手藝"的



不合時宜的材料就要慢慢的淘汰



(就如蓋房子一樣,放著先進的水泥不用還再學古人用



泥土、稻草、糯米、石灰、糖膏、稻殼來砌牆造房,這都不合時宜了)



"報告完畢"


 


===================================================



以上的言論僅是余個人的"看法與堅持"



你們可以認同也可以不認同



但不可以懷疑余對文物的誠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a531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